淘宝早已不是卖家的淘宝,这几年这条路,淘宝已经离中小卖家越来越远,嘴上在说扶持,心底确还是在促销,它不会对任何中小卖家雪中送炭,因为淘宝,毕竟是商业化的网站,要客户,但是更要盈利!

 

爆款文化的一切与淘宝早期的口号正好相反。

 

当初雅虎国际Yahoo!奇摩拍卖说自己“什么都有,什么都卖,什么都不奇怪”。淘宝走的也是这个路线。最后它却构建了爆款文化,核心不是靠丰富,而是靠低价。

 

早期淘宝还会参考eBay,2005年之后已经不再看了,因为淘宝认为自己的体量已经天下无敌了。我个人觉得eBay是一个比淘宝更健康的地方,起码它不是靠促销撑起来的。

 

淘宝各类产品的类目是一个大的金字塔,金字塔头特别特别重,底下都是散的。这个道理就像经济发展,eBay能够做到让小企业足够繁荣,而不是靠财大气粗的“国企”去发展,相比之下,淘宝实际上是在大力发展“国企”。我自己是北方人,能够感觉到其实浙江省的繁荣是因为小经济发展很好,各种民营经济非常活跃。

 

淘宝一直说要扶持中小卖家,可是它一直没有实质地在扶持中小卖家,因为它做的事情还是促销。我在淘宝管了很多年促销,做促销也会选择好的店家。什么叫好店家?就是那些卖得多、效率高的。作为一个商业网站,它不会对小卖家有任何雪中送炭的帮助。

 

现在的情况就更严重了,小二和哪个卖家关系好就找谁做活动。比方说要做一个珠宝类的大促,这个大促谁能参加?调出来前三个月的交易数据,排名前五十的可以参加。那么店家还要先想办法把自己弄到前五十名。小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因为他的KPI完成了。

 

我记得曾经有一年多时间,淘宝的KPI不是看销售额如何上涨,而是看让赚钱的卖家的数量增加到了多少,这段时间销售额增长很慢。后来换了一位老大,KPI变成销售额,现在KPI又往上窜了。

 

长此以往,大家都很难在淘宝上做生意了。

 

淘宝最初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快,是因为它帮卖家做了很多引流的事儿。后来用户进来了,淘宝顿时就不再帮助卖家了。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分配流量,它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物业。

 

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特别好:微信是卖家的微信,淘宝是淘宝的淘宝。大家会觉得在微信上做一些东西是为自己而做,而在淘宝上是在给淘宝打工。事实上,淘宝不是那群小二做出来的,是几百万个卖家拼了命做出来的。

 

那么,今后的C2C模式,是否会在蘑菇街这类平台的冲击下,变成一个卖家到很多平台上同时开店呢?

 

我认为不太可能。如果是线下,比如你在朝阳大悦城开了一家店,在西单大悦城又开了一家店,销售额可能会乘以2或者2.5,因为有品牌效应。但是在网络上,你在淘宝开一家店,又在京东或蘑菇街开了一家店,它的销售额不是乘以2,可能只是乘以1.3,因为人群是严重重叠的。因此,也许某些店家在淘宝的压力之下就会转投其他平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