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2014-05-07|[复制链接,推荐给朋友]
0
2303
这篇文章来自陈菜根,一个资深微营销的实践者的分享
1.曾几何时,微营销变的甚嚣尘上,谈论营销反而变的俗不可耐。在年轻人眼里,营销是工业时代的旧物件,类似于火枪土炮,而微营销才是当下最时髦的粒子束武器,且不管它能否给予疲软的市场致命一击,但如此炫酷屌炸天的概念感,还是引来诸多人的评头论足,甚至不少人因此而一夜暴富。
----------------
2.跟微博丶微信丶微淘丶微视类似,一个土了叭唧的旧名词前,稍稍加一个“微”字,老母鸡就顿时涅盘为金凤凰了,微营销也不例外,对此,我微笑了!按照金错刀老师的推理,这算是典型的微创新,情同此理的还有“微战略”,只是因为吆喝的人少,没喊起来而已。瞧,这就是微营销的产房,一个荒诞十足的滑稽年代,就因为换了顶帽子,就自诩蓝天变绿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
3.到底什么是微营销?它是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吗?如果是,那就代表把微博微信当成营销工具了,意思是通过微博微信推广品牌并卖货呗,卖不了就是失败,卖的好就叫成功。实际上呢?微博是传播工具,微信订阅号也是,朋友圈也是,群是联络感情丶混关系的,私聊类似客服。这种社交工具的本质还是媒体,他们是信息内容的交互和传播平台,如果非要跟卖货挂钩,似乎有点勉为其难了。但从短期结果上来看,微博微信确实在承担了淘宝的角色,这也是微营销高潮迭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-------------------
4.传播就是销售,假如这个逻辑行得通,该如何卖呢?聚焦微信来说,首先你的产品得给力吧,给力说的是产品要有特色,而不是价格怎样,第二,卖给谁,当然是卖给通讯录里的人了,这就要求通讯录里的人必须精准,跟你的产品属性有交集,而且量得足够大。这可咋办?按照市面上讲的那些加粉方法,搞粉丝去吧,不厌其烦地尝试,总能填满你的通讯录。产品有了,通讯录里的人齐了,微信又是个系统平台,按照“运营四把刀”的理论,只要再把团队这个环节打造好,营销闭环就成了。微营销,就这么个套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5.不得不说,在社交平台上卖东西,就跟光脚踩刀刃似的,真心苦逼!因为光卖货会让粉丝会反感,在通讯录拉黑是小事,要是在熟人的心里把你拉黑,那可就是拿节操换纸钞啦!如果你觉得这交易划算,那就撕破脸皮,继续无敌!
--------------------
6.对于脸皮薄而又想卖货的伪君子们,那就得祭出“装逼”的大绝招了,把产品做出有调性的品牌感来,当然,他们更喜欢文雅地把这戏称为“溢价”。到了这一层面,微营销总算有点登上大雅之堂了,一句话,微营销得把产品弄的生活化一点,说白了就是让人家觉得你打的不是广告,而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而且用户还乐意通过付费的方式参与到你的生活里。
-------------------
7.在微营销里,把产品的调性挤出来是个纯技术活加体力活,而调性的来源就两样:互动+人格化。说实话,市面上讲拉粉丝方法的居多,教什么是微营销的居多,讲移动互联网大势的居多,但说互动技巧的太少,说产品人格化的更少,反而这两样才是营销核心。所以你看了,跟传统营销几乎没啥区别,微营销实在不怎么稀罕,除了强调互动感和产品人格化外,大体也就那样了,真正苦逼的地方是吸粉,并持之以恒地做创意,而调性就是通过互动把产品的人格给活灵活现起来!
------------------
8.营销在渐渐被淡忘,取而代之的是运营的兴盛,微营销的命运也是如此,它终究要回到运营层面上来,为了装逼赶时髦,贴金追大潮,咱也发明个新名词儿,叫“微运营”。它其实是一套健全的生态体系,包括了微设计丶微传播丶微平台丶微团队,微设计代表了产品的粉丝众创,微传播说的是基于产品的数据创造,微平台则是你在市面上看到的诸多移动平台,微团队是一个新组织模型,它可能就是个自组织。
-------------------
9.微营销的未来就是微运营,这是逼(笔)者意淫的前景,虽然8成是偷换概念,但总觉得这个概念更动听一些,毕竟它能自圆其说,更加系统化,关键是还能显得有档次,装逼高出一截,吹牛逼的声音自然不同凡响,妥妥地!
-------------------
10.其实,把微营销扁个狗血喷头,并最后进阶到微运营的层面,只想表明两点:一丶在这个伟大的微小时代,只满足概念的新潮会让自己迷失,不摸清实质的人,不得善终;二丶商业是个系统活儿,事业体越小,越不能拘泥于小环节,微营销已无法小微事业体的生存需要,必须升级为更加系统强健的“微运营”。到此为止吧,一个外行人的非理意淫,大家且听且珍惜!